扎进高山种油茶树,让德化茶油香飘世界!

新闻中心| 2020-12-12
分享到: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德化是中国少数几个高山油茶籽的分布地之一,是“中国油茶之乡”,被列为2009-2010年国家油茶林基地建设示范县。

冬日,在德化赤水镇祥山大果油茶基地,满山油茶树开满茶花,蜜蜂在花间忙碌。置身油茶花海洋中,顿觉清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日前,记者专访基地创办者林安娜,听她讲述如何将茶油做到产业化经营;如何把茶油带上金砖会议,让世界品尝到“中国味道”;如何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为农民带来增收。


人到中年再创业 扎进高山当农民

十几年前,赤水镇的高山大部分是荒地,而今这里是连绵着望不到边的油茶林,一株株油茶把乡村山头打扮得勃勃生机。这一切的改变来自一位叫林安娜的女性。2008年,43岁的她离开经营得不错的煤矿行业,扎进这高山,承包1000多亩山地种起油茶树再次创业。

林安娜说,第一年把基地托给他人管理,油茶树种下100多天,存活率只有30%左右,于是第二年她上山自己管,并到省里找专家指导。

种植基地海拔高,交通不便,车子只能到村口,要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最初的几年里,林安娜几乎是住在村里,和工人们一起种油茶苗。油茶树种植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开始人家告诉她只要投资两三百万元,结果越投越多,她卖掉厦门的房产、信用社股权,把大半辈子赚来的家当全部投到还看不到效益的山头。

“很多人说我疯了,我舅舅见到我蓬头垢面的样子,心疼得好多天没睡好。要知道,我以前打扮得非常精致。”林安娜说,她能坚持下去,除了她本身个性是“既然要做就要坚持,而且要做最好的”,还因为茶油是好东西,是健康的产品,德化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种植油茶。

2015年,出果子了,但产量还是没跟上,又逢经济下行等大环境的影响,股东们也不看好茶油前景,纷纷撤资。坚信“生态、健康、绿色的茶油,会有好前景”的林安娜,克服困难,扩建新厂房、引入新的生产线,提高茶油产量。真心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在德化县委县政府支持推荐下,林安娜的茶油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入选为金砖会议指定山茶油。2020年8月,以茶油为载体的阿嫲家油主题馆建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茶油的健康价值、悠久的历史底蕴,茶油与闽南文化的融合,以及创始人对产品品质的追求。

以爱的名义 做好“阿嫲油”

“阿嫲家油”,这个极具闽南味道的称呼,让人备感亲切与温暖。“让更多人吃上纯天然、健康的好茶油,于是‘阿嫲家油’的品牌应运而生。”林安娜说,在闽南地区,茶油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而闽南人称呼奶奶为“阿嫲”,“阿嫲”就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子孙后代。这正是“阿嫲家油”坚持做的——以茶油为媒,将阿嫲的爱延续,做最健康的油。

好茶油离不开优质的原材料。油茶树的产果量、产油量都非常低,要经过秋冬春夏秋5个季节,周期长达14个月。油茶林基地位于北纬25度、地处海拔890-1200多米的丘陵,全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绝佳的地理环境,为孕育出好油茶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从基地开始,在生产工艺上也是纯天然压榨,无添加任何助剂和化学成分。”林安娜说,“阿嫲家油”采用低温物理冷榨,一改传统低效的高温蒸熟压榨,再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精细加工,出油率不仅大大提高,还更好地保留了茶油的营养,生产出的茶油可达到药用以及化妆品标准。为提取出高品质的茶油,“阿嫲家油”引入分子蒸馏技术,据悉,因成本高,该技术更多的是用在实验室上。经过细致过滤,一滴一滴出油,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残留,最终造就了色泽如金的有机山茶油——“阿嫲家油”。

带动产业发展 为农民增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林安娜的公司现拥有油茶林原料基地10000多亩,安娜茶油文化产业园达25000多平方米,加工生产能力达1000吨,年产值达4亿元,建有世界领先的油茶精制茶油生产线,先后带动5个相关专业合作社发展,现已发展成集有机油茶“有机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旅、研学”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林安娜说,目前公司旗下拥有“阿嫲家油”“娜萃诗”“祥意”等自主品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阿嫲家油”紧跟时代步伐,以“公司+基地+农户+e家+互联网+文化创意+养生健康”的发展模式,联合200多户村民经营生产。近几年,通过在线电商模式和全国供销e家大平台对接。

在“阿嫲家油”的带动下,德化当地农民纷纷效仿种植茶树,跟上“阿嫲家油”的致富之路。“以前是荒山荒地,农民也就种点田,没其他收入来源。”现油茶基地负责人许振举告诉记者,油茶园种植、除草、采摘等都需要大批人力,这些人力都源自当地农民。几年前,村民许吉春到基地来说“我不是只来打工的,我要学技术回去种油茶树”,今年听说许吉春自己打理的油茶树产出的茶油为他增收了一万多元。

许振举说,近年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基地联合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女性建立生产经营发展平台,每年可带动农户超200户,增加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近万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