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助力招商引资发展油茶产业

新闻中心| 2017-12-22
分享到:

“流转残次林年收入近万元,给企业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如果没有政协联络组的帮助,说不定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12月11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村民唐兴科握住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组长唐顺玲的手连声道谢。

近年来,纳溪区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结合“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规划,主动与成功人士对接,协助镇党委、政府引进企业在团结村发展大果红花油茶产业。目前,已栽种油茶5000余亩,油牡丹1000余亩,130余户群众年领取土地流转费近100万元,300余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梦想。

引进企业 变青山为金山

白节镇团结村地处岩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仅靠传统农业收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绝大部分青年选择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但还是没钱用。”“守着青山过穷日子,怎样才能变青山为金山?” 2013年2月,白节镇政协联络组一行来到团结村调研,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希望政协联络组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出路。

政协联络组工作人员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期盼,此后又多次来到团结村,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群众愿望和诉求,基本掌握了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缺乏产业。

“引进企业来搞开发,群众收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帮企业打工挣钱。”“产业发展起来后,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群众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在随后召开的政协联络组会议上,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并整理提交《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助推乡村发展》提案,得到该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尽快引进企业落户团结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政协联络组充分利用商会平台,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4年,引进四川万木山画山实业有限公司,在团结村流转土地近1万亩,开发“山画山艺术乡村综合体”项目,目前已栽种油茶5000余亩,油牡丹1000余亩,130余户群众年领取土地流转费近100万元。

技能培训 让群众腰包更满

2016年8月,团结村漫山遍野的茶花竞相开放,花期长达两三个月,吸引数千市民前来观赏。满山遍野的茶花,独具特色的腊肉猪蹄、白节早豆花等本地土特产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

“大果红花油茶盛开后,来山上旅游的客人肯定会非常多,我想办农家乐,但没有技术和本钱。”“城里人喜欢土货,我想从事养殖业增加收入。”2015年初,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又来到团结村调研,村民们纷纷表示,土地流转虽然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但还想通过自身努力把腰包装得更满。

针对村民们的诉求,白节镇政协联络组多次召开协商会议,专题研究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如何才能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最终形成《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案并得到采纳落实。

两年来,白节镇共开展厨师、种养殖等免费实用技能培训10余期次,培训群众500余人次,其中团结村就有近100名群众接受培训。针对部分想创业但缺少资金的贫困群众,政协联络组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通过申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土地流转给企业,空闲时在企业打工,有游客需要吃饭时,我就用土鸡土鸭、腊肉豆花和野菜等地道土特产来招待他们。”团结村村民梁华文说,借着村里发展旅游产业的东风,他开了一家农家乐。今年,仅农家乐一项就增收1万多元。

“我流转了40亩地给企业,年收入近5000元。这段时间我们家有2个人帮企业打工,每年还可以挣3万多元。”团结村村民徐关玉说,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强。

广大游客“涌入”团结村后,村民利用自身优势开办农家乐,卖土鸡土鸭、腊肉和野菜、冬笋等土特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还有300余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梦想。

提到产业发展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唐顺玲十分感慨,表示将继续带领政协联络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把脉问诊,持续助力当地脱贫奔康。